汉滨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欢迎您!
全国人大 | 陕西省人大 | 安康市人大 | 汉滨区政府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乡镇人大 > 人大动态 > 正文

破壁出圈!吉河镇交出了的“双优”答卷
编辑:张勇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9-26 17:59:00    来源:汉滨人大   点击次数:210

近日,在全区“担当作为好干部”表扬暨2024年目标责任考核推进会上,吉河镇喜获2023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双优”时隔十余载,再次实现重返第一方阵的发展目标。荣誉的背后凝聚了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也饱含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

 微信图片_20241021180345.jpg

2023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微信图片_20241021180350.jpg

2023年巩固衔接年度考核优秀等次


微信图片_20241021180358.jpg

回首2023年,吉河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围绕“12345”工作思路,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团结带领全镇干群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抓重点、攻难点、树亮点,打了一场场漂亮的“翻身仗”,实现了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吉河镇先后荣获汉滨区“2023年度信访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度重点项目建设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重大活动期间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先进集体”“河湖长制先进集体”“林长制先进集体”等一大批荣誉称号。所探索的减负增效“两精简三清理四规范”经验做法得到市、区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全市基层减负”、“全市易地搬迁群众防止返贫主体责任落实”等多项工作现场会在该镇召开。


盘点2023年亮点工作

固本强基,党建引领聚合力

图片2.jpg

始终坚持“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持之以恒抓班子、带队伍、正作风。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机关党员干部理论宣讲6场次,支部书记讲党课16场次,为年老体弱的党员“送学上门、送课上门”,党员教育培训覆盖率100%,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全年共发展预备党员1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0名,开展党务干部、党支部书记业务培训2次,组织外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0余次。以“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为契机,大力推进“三亮三评三运用”绩效考核机制,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去年向组织推荐、提拔使用2人,职级(等级)晋升18人,专技晋升6人,分级晋岗9人,提拔中层干部16人。

 

优化服务,项目建设“加速度”

图片3.jpg

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扭住“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牛鼻子,以优质的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当好金牌“店小二”;以敢担当的作风破解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难题,为重点项目保驾护航。去年以来,一批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一个个重点工程火热建设;引进的投资4000万元的陕西茂林丰宝科技有限公司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已投产运行,通过“归雁计划”引进的安康汇利丰毛绒玩具加工厂开业投产,预计年产值在800万元左右,带动周边60多名村民就业;除此之外,吉河辖区内西津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康渝高铁、330千伏变电站等重大项目外部协调和征迁工作顺利完成,重点项目保障有力;成功培育“规上”企业2家,打破多年来的“零”记录。


补短强弱,巩固衔接“提质效”

图片4.jpg

围绕“五大振兴”目标,聚焦“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三个核心,严格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干部驻村责任制。全镇154名网格员抓实抓好日常监测帮扶,2831058名监测对象精准落实帮扶措施,173669人返贫致贫风险及时消除,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镇内5家社区工厂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开发公益岗536个,实现群众家门口稳岗就业。加快高水社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引进家庭工坊1家,带动群众就业30余人。全共年实施巩固衔接资金项目37个,总投资647万元,资金支出率100%2023年国家脱贫人口收入采集试点工作和全市易地搬迁群众防返贫主体责任落实试点在我镇开展,建立的防返贫监测会商机制经验全区推广;“一园一策”盘活村级扶贫资产、壮大特色产业的经验做法连续被《安康乡村振兴简报》《安康日报》刊发。


多点开花,产业发展增活力

图片5.jpg

紧紧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坚持产业发展多元化,有效整合产业要素,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全面完成2.3万亩粮油种植任务,实现粮食总产量6178吨,守住了粮食安全的底线。成功培育现代农业园区11个、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4个,家庭农场5家,创办特色农家乐10家。在三河、矿石、龙潭等10个村种植拐枣10000余亩;在板庙、砖垭、福滩等5个村发展烤烟600余亩,预计收入230余万元,带动8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实现户均增收2200元。同时,黄花、羊肚菌,油茶、魔芋、养蜂等生态产业欣欣向荣,“多点开花”。吉河坝富硒“渔米”、“寿拐”牌拐枣酒、天山黄花菜等一批农副产品畅销市场,成为当地生态产业的新名片。


精准聚焦,做好民生关键事

图片6.jpg

坚持从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入手,围绕群众最关心且急需解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成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开通了吉河公交线路、新建马坡岭便民市场、安装26盏集镇路灯、加装吉河口景观护栏、建成爱心菜园150个,启动建设吉河美丽乡村主题公园等,一大批群众期盼、关注的民生事项落实落地。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吉河卫生院公共楼建设项目即将竣工,将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条件。教育事业稳步提升,全镇适龄儿童少年无一人失学辍学,在校就读学生“应助尽助”。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全年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演出、篮球赛等各类活动80余场次,完善“一约四会”机制建设,评选“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100余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逐渐丰富。严格落实惠民利民政策,累计发放各类民生资金2188万元、惠及7911人次。率先完成医保征缴任务,被评为“全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先进单位”。

 

全力整治,人居环境换新颜

图片7.jpg

按照“千万工程”要求科学规划、精准发力,蹚出了一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路子。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扎实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累计开展汉江流域吉河段治理20余次,巡河巡林1000余人次,出动禁捕宣传车辆50余车次。全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深入推进“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等工作,利用“二五工作法”“三三机制”,组织“党员干部+网格员+公益岗”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持续整治四堆六乱,投入30余万元,集中整治207省道沿线人居环境;拿出10万元,出台“以奖代补”机制,激励各村开展人居环境“大比拼”,逐步实现了村容村貌“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守牢底线,社会稳定零发生

图片8.jpg

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牢牢守住“四个不发生”底线,圆满完成全国“两会”、中国-中亚峰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安保维稳工作。有效调处化解了一大批积案和矛盾信访问题,得到市区通报表扬。深入推进平安吉河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纵深推广“321”基层治理模式,扎实开展“八五”普法、“九率一度”、防范诈骗等工作,社会治安形势稳中向好。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联合安全生产大检查20余次,排查整改各类问题40余条。紧盯“防早抢撤”,有效应对9轮次强降雨,全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

回顾往昔之路,方明前行之远;铭记荣耀之光,更增奋进之志。接下来,吉河镇将继续发扬勇于争先、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补短板、强弱项,聚焦“康旅小镇,休闲吉河”发展定位,紧扣“12345”发展思路,全方位争先创优,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谱写吉河镇高质量发展新篇章!